每個衝擊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 近期的一點心得

好久不見。各位最近過得如何呢 ? 是不是又往自己的目標前進了一點 ? 一段時間沒有寫文章了,由於轉換工作環境的緣故,自從三月以來,這是第一次可以空出時間好好寫下一些東西。

我目前在 Snapask 任職,這是我第一次到比較有規模的團隊裡面,有很多專案流程的細節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所以這幾個月來相對於技術學習上。我在思考方式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比較有心得,所以這篇文章不會有技術內容,而是會跟大家分享我近期的收穫,或許能夠給未來也跟我面臨相似問題的人一個參考。

目前我的公司剛好有一個 Web Team 的職缺,JD 在這,如果有興趣的人歡迎找我聊聊,或許可以幫你評估一下狀況然後幫你 Refer ,加快面試流程,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找到我:

個人過往技術狀況

有一些經驗的 Junior,靠自學誤打誤撞進入前端領域(剛滿兩年),前面經歷的都算是較小型的新創,團隊大多都不超過十人。當時工作較為偏向單打獨鬥,內容較有彈性,技術工具及解決方法策略的選擇上相對自由,可以自行決定然後直接執行,但時程規劃比較沒有組織跟流程。

參與新的團隊

因為以前合作經驗較少,所以第一次進到團隊,有很多新的工作方法以前沒有參與跟執行過,例如大家認為很常見的 Code Review 、例如跟主管們 1 on 1 、還有 scrum 中的會議流程…,其實有許多細節。

不過因為實際會遇到的工作細節每間公司一定都會不同,所以在接下來的內容我不會一一詳細的解說,我會以個人成長的角度來分享在這個新環境中學到、並為我在職涯發展上帶來不同見解的觀點。

從就職開始說起,那些剛到職的 Junior 們可能聽說過很多次,不過我可以再用我的個人經驗告訴你,永遠不要「只」以薪水來決定工作的選擇(當然該拿的還是要拿,不過如果你真的很想體驗一整年都沒有成長的倦怠感,那麼你應該試試)。

進入新環境的第一要務

我想對大部分的 Junior 來說,進入公司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優先找到能夠讓你學習並成長的對象 ( Mentor / Role Model ),這長期來講會是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不用擔心找不到,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部分,但如果你觀察幾個月之後還是沒有答案,那麼你可能到錯地方了。

適應之後

工作一段時間差不多適應新的環境以後,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工作模式跟以前所習慣的差不多,一種是跟我比較像也就是公司的工作流程跟以往使用的有比較大的差距。不管是在哪一種情況底下,在這個時期都應該要著重於一件事情:

找到你想做的事 / 想解決的問題

不要把自己當勞工來看,找到一個你想達成的長期目標,通常這個目標不會是被分派的任務之一,因為你會有自己的目標,公司也會有自己的步伐要前進,想辦法找到這兩者間的平衡點。這會回到一個問題是你當初選擇這間公司的原因、或是說你想在這間公司想得獲得的經驗、講官腔一點也能說是未來展望。相較於上面提到的外在因素,這則會是長期的內在動機,也是遇到阻礙時能夠支撐你的重要原因。

對那些適應良好的人這件事可能會自然地發生。即使是對不太能適應或遇到麻煩的人,若你有確保做好第一點提到的確保工作環境有學習對象,那麼你應該能夠得到一些引導而在設法解決後再度回來思考這個問題。

我獲得的幾個觀點

1. 看見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

在中小型團隊裡面會遇到許多不同的人,幾個月的合作跟交流下來我可以明顯感受到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做事方法跟步調,這是一個很棒的地方,因為每個人都有能夠學習的地方,試試看跟他們交流你的想法,常常能夠讓你從不同角度重新看帶事情。

2. 先想清楚,再動刀

這一點,講老套一點就是三思而後行,在執行某個任務之前應該先在腦中演練過要執行的細節,這個 pattern 不只是工程師的基本能力,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夠應用。也避免邊做邊想讓自己遭遇一團混亂的處境。
以我的經驗來說,在以往的工作經驗裡面我都可以快速執行想做的方法然後遇到問題再快速設法解決,但在注重工作流程的公司這麼做就很容易遇到狀況。

3. 不斷尋找工作流程上能夠改善的地方

這不管對哪一個階段的工作者都很重要,但我相信對初出茅廬的 Junior 工程師來說尤然。每個人在執行上都會有盲點,對較為資深的工程師來說這些盲點可能不會是個大問題,但對資淺工程師來說的話,一旦某個環節碰到問題,通常就會讓他們立刻明顯的感受到阻礙。

4. 使用新工具:蕃茄鐘

這一段呼應上一點,我是一個非常容易分心的人,因為我對許多身邊發生的事感到好奇,我相信這是我的優點。不過這個特點對於完成任務來說反而是一個問題。我知道我需要建立一個能夠讓自己專心的工作模式,試了很多方式後決定開始試試看使用蕃茄鐘,沒想到一試成主顧。

基本上蕃茄鐘就是讓自己專心時間後,再放鬆一小段時間,然後持續進行這個循環。對我來說感受比較明顯的地方有:

  • 明確感到時間的流逝
    也就是增強對時間的感知,以往因為較長時間的連續執行工作,有時候容易造成正在做的事情已經偏離最一開始想要達成的目標,但自己還沒有察覺,在番茄鐘的工作法底下比較能夠知道目前正在做的某件事情已經花掉多少時間。
  • 比較能夠把一件大任務切成許多小部分
    因為蕃茄鐘的這種模式,所以在使用時自然必須學著切分任務,再開始進行之前先想好這段時間要做什麼事情,並在結束後來看看自己的成效。
  • 適度讓大腦休息
    長時間的連續工作真的比較容易遇到盲點,例如有時候遇到某個問題解不掉,然後又執著在錯誤的程式碼環節,就容易卡住很長一段時間,但往往休息一段時間後再回來,不就後就能找到癥結點。

勾勒自己的未來

以上就是我近期的心得,寫在最後面,有一件應該要常常被思考的事情是去設想自己在近幾年之後在工作領域裡的角色定位,你想要有能力做到什麼樣的事情?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這些都是最基本卻又很容易被忽略的事情。

畢竟在這個工程師這個行業裡頭,技術是學不完的,但你的時間卻非常有限。不知道這些經驗能夠幫助你到什麼地步,不過還是希望你能夠有所收穫,不用免強自己做個鐵人、也不要甘於當個水手,做個靈活的海盜,適當利用環境、武器跟手邊的資源,該守就守,該進攻進攻,容許自己能夠時時刻刻調整航向跟目的地。如果將來我們能夠在航道上相遇,那麼希望我能夠ㄧ如往常地帶給你一些新奇的東西與驚喜。就寫到這,下次又等到我有空時再見了!

寫給職場工作者:工作環境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思考方式?

自從我進入大學階段之後,就一直有人不斷對我說要快一點決定未來人生的方向,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不是很能理解,這個在前面將近一半的學習生涯把學生教成考試機器的教育體系,為何又理直氣壯地期望這些學生在短短幾年內如獲天啓般突然知道自己的人生規劃?

綜上所述,我目前是一位軟體工程師,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我依舊在思考人生目標,但值得慶幸的是我正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我學很快)。雖然對未來職涯方向還沒有很清楚的藍圖,但是對於這幾年來在職場體驗到所發生的人事物依舊有一些心得,所以今天想來跟各位聊聊(個人角度下)工作本身對工作者的長期影響。

職場制約論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了解「環境很重要」這件事,以一個在台灣常見的上班族來說,光是工作的時間每天就有八小時(以上),仔細想想就佔了一個社會人士的人生將近 1/3 的時間,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這段時間裡面我們所做的事情、交流的對象、交談的方式在長久以來在不斷重複經歷之下,深植在腦海中。

我們可以用行為心理學裡「操作制約」來看待職場環境,操作制約的核心概念是根據行為產生的後果,會影響個體後續再重複相同行為的可能性。在操作制約裡有所謂的「增強」與「懲罰」,「增強」指的是個體喜愛、想要的事物,「懲罰」則反之。在個體做了某種行為後透過增強,給予想要的獎勵;或透過懲罰,施予不想要的刺激,來影響個體(實際上行為心理學對操作制約有更詳細的分類跟探討,這邊因為篇幅關係無法做太詳盡的說明)。

如果你已經工作一段時間應該會有所體悟,常常甚至不需要主動學習,剛進入職場後就會有人來告訴你可以這樣做不可以那樣做、什麼時候要做什麼否則就會大難臨頭等等那些所謂職場的淺規則或「不成文的規定」,到頭來我們甚至不會去思考為什麼要樹立這些莫名的規章。

當音樂課只剩下畫答案卡的聲音

時間拉回更早更早——或許進入職場前我們早就是這樣學習跟成長的,還記得國小的時候學校的「嘉獎」、老師打的「甲上上上上上 / 特優」、「小過」、「大過」,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沒有意義 ——但當時我們又怎麼會意識到呢?當社團時間只剩下自習、當我們的音樂課只剩下畫答案卡的聲音,也許在熱衷於那些無聊大人訂下的守規矩遊戲時,我們的青春就這樣被被惡狠狠地蓋上了合格認證。

十幾年過去,開始工作、進入社會後,這樣的情況似乎一點也沒有減少。無聊的大人們養出另一世代壞掉的大人( 誰知道呢,也許我才是壞掉的那一邊? ),許多人自以為當上老闆就擁有對別人所有的控制權,慣老闆的八卦早就不算新聞、另一部分人成了訓練有素的職場玩家,想盡辦法奉承巴結上司、深諳遊戲規則的這些人,教會了社會新鮮人「是非對錯」,也間接增強了這種盲目尊崇權威的社會結構,即使是在寫這篇文章的當下,台灣社會裡也許也還充斥著這樣的的公司職場環境。

盲目地追求高薪是一種慢性病

現在在台灣,軟體工程師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許多人一窩蜂投入軟體產業、補習板根線上課程處處林立,但我總覺得許多這樣做的人再做決定之前都沒有思考過這樣的決定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或是跟價值觀是否相符。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後來這些人進入軟體產業,成功成為軟體工程師,終究還是會因為得不到成就感而無法堅持下去。

「知道方法的人會去工作,而知道這個人為什麼要工作的人,就會成為他的老闆」 - <狼與辛香料>

不管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誰,相信我,就算你是工作者、就算很多人告訴你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過一個安穩的生活,你永遠都有選擇權。打開選擇權,在職場裡面若發現自己意識到思考的不對勁,就思考看看你是否適合現在的環境、你跟每天相處的同事是否是同一類型的人?

不要勉強自己,你可以選擇一份安穩的生活,也可以選擇踏上尋找個人定位的旅程  — — 即使身邊願意這麼做的人寥寥無幾。而有時候你需要的只是多一點思考。

所以呢?

所以關於今天問題的結論,我會說職場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那些了解自己、清楚人生目標的人們是不會有作用的。所以就算現在職場上依舊有許多我們看不慣的陋習,只要願意花時間思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也許在了解到工作不過是追求個人目標過程中的一種手段後,那些淺規則在你眼中就會變得渺小且微不足道了。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